慢性膽囊炎屬于中醫(yī)“脅痛”、“膽脹”的范疇。該病是由于飲食偏嗜,情志失調,濕熱不全,邪氣作用于膽腑,導致肝氣郁結,膽腑運行失常而下降,氣血凝滯,濕熱蘊結所致。
慢性是指膽囊慢性炎癥性病變,大多數為慢性結石性膽囊炎,少數為非結石性膽囊炎,如傷寒菌攜帶者。本病可由急性膽囊炎反復發(fā)作遷延而來,也可慢性起病。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(xiàn)無,常見的是右下腹部或心窩部隱痛,食后飽脹不適,噯氣,進食油膩食物后可有惡心,偶有嘔吐。在,可無臨床癥狀,稱無癥狀膽囊炎。慢性膽囊炎屬于中醫(yī);脅痛;、;膽脹;范疇。其病因為飲食偏嗜,情志失調,濕熱未盡,邪著膽腑,以致肝氣郁滯,膽腑氣機通降失常,氣血淤阻,濕熱蘊結所致。艾灸取穴方案 1.膽俞穴 【功效】外散膽腑之熱 位于背部,在第十胸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處。 2.肝俞穴 【功效】外散臟腑之氣 肝俞穴位于背部,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.5寸處,左右各有一穴。 3.日月穴 【功效】調理腑氣 乳頭直下,第七肋間隙,前正中線旁開4寸。
4.陽陵泉穴 【功效】清利溫熱,健脾理氣,益腎調經,通經活絡 在小腿外側,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。
辨證加灸 癥狀一: *肝膽郁滯型精神或心煩易怒,脅肋及上腹部竄痛,脘悶不舒,善太息,噯氣頻頻,或大便不爽;舌淡,苔白或白膩,脈弦緊。 *型脘腹疼痛拒按,口黏,惡心厭油膩,食少納呆,噯腐吞酸,大結,小便短赤;舌紅,苔黃膩,脈弦數或滑數。 *肝郁脾虛型脅肋脹痛,時輕時重,惱怒、抑郁尤甚,脘悶不舒,或食少納呆,腹脹腸鳴,大便溏薄或時干時稀,排便不爽;舌淡胖或有齒痛,脈弦細或弦緩無力。